脑干出血占脑出血的10%,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脑干出血最初几小时内出血呈膨胀性增大,血肿内的压力急剧增高,脑干受压后可产生急性脑干水肿,如不能及时解除这种压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血肿压迫及其分解产物的产生,导致不可逆的功能衰竭。
脑干出血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按部位分为中脑出血,桥脑出血,延髓出血,延髓出血罕见,桥脑出血常见。按血肿量分为轻型血肿量<2ml;中型,血肿量2-5ml;重型,血肿量5-10ml;极重型,血肿量>10ml。
脑干出血治疗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效果差。
手术适应症,除了轻型和极重型外都可以手术,自主呼吸停止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症,
手术时机:及早手术,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血肿,解除脑干直接压迫及脑脊液循环梗阻,降低颅内压,阻止脑干功能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及早恢复功能。手术治疗,尤其是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清除血肿,疗效满意。
手术入路:可采用1.枕下正中入路,2.枕下乳突后入路,3.颞下入路,根据血肿部位决定具体手术入路。
开颅手术的优点是显微镜下直视清除血肿,止血可靠,并可同时减压,缺点是手术损伤大,有可能伤及脑干导致病情加重。
我科自2013年1月至今对11例脑干出血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明显,无手术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