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泡样动脉瘤特指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不同于大多数发生于血管分叉部和受血流直接冲击的血管转折处的颅内囊状动脉瘤,其病因和病理尚不完全清楚,在临床手术中常见的血泡样动脉瘤位于颈动脉前壁的后交通动脉段或靠近前床突段,呈半卵圆形突起,宽基底,瘤壁菲薄,出血后破口处形成的血栓组织与周围组织粘连包裹,导致解剖界限不清,由于瘤壁菲薄,极易破裂出血,故一旦发现血泡样动脉瘤,应及时治疗。
显微手术夹闭血泡样动脉瘤,容易出现动脉瘤壁脱落,导致术中大出血,或夹闭部分载瘤动脉导致载瘤动脉狭窄,致残率、病死率高。
近年来,血管内治疗血泡样动脉瘤逐渐成熟,由原来的单支架和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发展为颅内覆膜支架和血流导向装置治疗,覆膜支架可使动脉瘤腔与血管腔隔绝,即刻封闭瘤颈并改变载瘤动脉内血液动力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血管重建,使血泡样动脉瘤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左图:术前CT见蛛网膜下腔出血;右图:DSA中箭头所示为血泡样动脉瘤

DSA下放置覆膜支架,从左到右依次为:导丝引导、放置支架、支架放置完毕

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

更多资讯,请关注九院神外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