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CT、MRI临床应用的针对性

发布日期:2007-07-10浏览:

近30年来,CT、MRI、超声和核素显像设备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检查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影像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和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

X线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已有百余年历史,尽管现代成像技术如超声、CT、MRI对疾病诊断显出很大的优越性,但并不能完全取代X线检查。一些部位如胃肠道仍使用X线检查,而骨骼系统和胸部也多首选X线检查。

CT图像是数字化重建图像。近年来CT设备已从非螺旋发展到螺旋CT,从单排到多排,从单源到双源CT。CT检查的范围几乎涵盖了全身各个系统,特别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消化管除外)、泌尿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病变的检查和诊断都具有突出的优越性。然而CT检查仍有限度:1、CT检查有X线辐射,限制了其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2、对胃肠道管壁小的病灶和粘膜改变显示不敏感,仍要靠造影检查;3、对疾病的定性诊断仍有一定的限度。

MRI图像是重建的数字化灰阶图像。与其它成像技术比较,MRI检查具有早期发现病变,确切显示病变大小和范围,且定性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可用于各个部位先天性发育异常,炎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良恶性肿瘤、外伤以及退行性和变性性疾病等的发现和诊断。MRI的限度和不足:1、对骨骼系统以及胃肠道方面的检查有一定限度;2、对呼吸系统的病变显示和诊断还远不及CT检查;3、患者体内有铁磁性植入物、心脏起搏器,还不能行MRI检查。

因此,在影像学检查时,应有针对性的选用显示疾病效果好,诊断价值高的成像技术。

上一篇:ICU成功抢救一名三脏器衰竭患者

下一篇:急性胰腺炎腹腔镜下引流成功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