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专题】护理质量改善项目(二)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联合助行器降低胸腔闭式引流的并发症

发布日期:2022-05-04浏览:

胸外科住院患者多数为胸部手术患者,术后都会使用到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内,以便排出多余的气体及胸腔内的液体,使肺组织重新扩张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以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胸外科调查了自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123例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患者,进行口头宣教,设为对照组。136例,使用思维导图使健康教育联合助行器设为实验组。发现引流瓶倾倒、引流管阻塞占所有并发症中的比例为89.6%。分析原因得出:胸腔闭式引流瓶为全密闭负压装置。引流瓶内装灌有无菌生理盐水500毫升及引流液0~2000ml,提行走路时非常容易因重力的原因导致不平衡发生引流瓶倾倒,使患者胸腔与空气相通使患者的肺被空气压缩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出现生命危险。还因为如果发生了倾倒护士没有准确记录引流量,会发生引流液记录不准确,影响患者病情观察。

为达到快速使患者安全康复的目的,胸外科护理团队在孙妍护士长的带领下,在工作中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帮助患者能更早更安全的进行快速康复锻炼,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也为护士的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在此契机下发明胸腔闭式引流助行器还配备了可调节输液杆,使携带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的患者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满足了患者输液和康复锻炼的需求,为患者及家属带来便利及安全保证。

光有专利设计是不够的,回顾性的分析传统口头宣教不理想的原因有:

随后,又以时间为横轴设计了思维导图模式贯穿于患者入院时、术前、术后、带管日常活动、异常脱管的处理、拔管指证及出院后全程的个性化健康宣教,将视频制成二维码方便患者随时观看,没有智能手机的患者使用胸腔闭式引流健康指导手册辅助以保证患者会使用、懂处理、善保护、安心住。

“有了这个助行器,锻练起来真方便,不用再担心瓶子倒了!”食管癌根治术肺部分切除术后李爷爷说。

“有了助行器,不用扶我了,我可以自己锻炼!”“这个小发明真实用,出去锻炼或者放在床边真让人安心。”患者深有感触的说。

此项胸腔闭式引流助行器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并在健康报等媒体上进行报道,获得患者、家属及医生们的好评,同时也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

因胸腔闭式引流管是从患者胸壁的侧边或胸前穿出,普通的手术衣只能让患者脱掉外衣换药或观察,造成不必要的暴露,增加患者感冒、暴露了患者隐私,更不便于对管路的观察及护理。故胸外科护理团队又设计了多功能术后病号服,更适合于各个外科术后多管路并存的患者,并在管路处加以标识,能方便及正确地区分各种管路,使管路安全的穿出衣外,方便医生换药,方便护士对管路的观察及护理。此设计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经过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联合胸腔闭式引流助行器及多功能术后病号服,使胸腔闭式引流的并发症引流瓶倾倒、脱管发生率由改善前的47.2%降至2.9%。同时降低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护理工作中小小的不便利让胸外科的护士们发散思维、开拓创新,善用智慧发明出适用于专科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助行器,小发明为患者带来大便利!

上一篇:西安市第九医院隆重召开庆祝“5·12” 国际护士节暨表彰大会

下一篇:【5·12专题】演讲比赛 (二)以心为光,“疫”起守护——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