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颈椎病篇二:认识颈椎病

发布日期:2021-05-02浏览:

认识颈椎病

颈椎的发育

【科普园地】颈椎病篇二:认识颈椎病

婴儿出生后脊柱有两个弯曲-胸椎和骶椎后凸,被称为第一弯曲。随着婴儿生长,当婴儿抬头向前看,头颈伸肌群牵拉颈椎,出现第一个后天脊柱弯曲-颈曲。颈曲可以很好地保持头在躯干上的平衡。

【科普园地】颈椎病篇二:认识颈椎病

生理弯曲增加了颈椎的柔韧性,发挥减缓震动的作用,同时保持颈椎稳定性,可化解来自各个方向的外力(尤其是震荡对脊髓、大脑的损害),保护头部器官。

颈椎病发病机制

颈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不同类型病因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是颈椎骨性或者软组织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导致其发病。大致有以下几点:

1.动静力失衡

年轻颈椎病患者以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为主要特征。研究发现:肌纤维病理学改变是退变性颈椎失稳的重要因素;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力学性能比正常人显著降低。

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的变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动力平衡失调通过颈椎失稳、破坏血供、应力异常、牵拉作用等多种途径加速了颈椎病的发生发展。

【科普园地】颈椎病篇二:认识颈椎病

2.机械压迫

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退行性变累积的结果是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椎体移位、椎间隙变窄、骨赘形成,这些骨性改变所致的脊髓、血管、神经等结构的静态机械压迫是颈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科普园地】颈椎病篇二:认识颈椎病

3.骨质疏松

研究表明颈椎病的发生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椎间盘内无血管结构,其营养来源最重要途径为椎体松质骨的骨髓;骨质疏松时骨小梁的破坏,直接影响髓核营养供给,造成椎间盘退行性变;同时骨质疏松时颈椎稳定性下降,引起颈椎病。

【科普园地】颈椎病篇二:认识颈椎病

颈椎病的分型及症状

国内最新版专家共识(2018年)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和其他型;其他型包括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

【科普园地】颈椎病篇二:认识颈椎病

1.颈型颈椎病

该病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椎体不稳,小关节紊乱等基础上,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部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本病好发于长期低头的青壮年。

【科普园地】颈椎病篇二:认识颈椎病

2.神经根型颈椎病

该病是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椎体或关节突等处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颈椎节段性不稳定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

本型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

【科普园地】颈椎病篇二:认识颈椎病

【科普园地】颈椎病篇二:认识颈椎病

3.脊髓型颈椎病

该病是指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后缘骨赘的形成、黄韧带的肥厚或钙化、颈椎管狭窄及颈椎失稳等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颈髓慢性压迫或供血不足。本型约占12%-20%。

【科普园地】颈椎病篇二:认识颈椎病

【科普园地】颈椎病篇二:认识颈椎病

4.其他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

a.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该病是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刺激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引发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无特定阳性体征,可有颈椎及椎旁压痛、心率和血压异常。

【科普园地】颈椎病篇二:认识颈椎病

b.椎动脉型颈椎病

该病是因颈椎关节退行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刺激椎动脉导致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

【科普园地】颈椎病篇二:认识颈椎病

大部分人可能只是在第1级,如果出现第2、3级时,就该重视起来,采取相应措施;出现4级及以上症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科普园地】颈椎病篇二:认识颈椎病

图文/中西医结合康复科

上一篇:【健康知识】全民营养周 送知识学科普

下一篇:【健康科普】“蚯蚓腿”是怎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