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上“糖友”之名,化验监测血糖变成了必不可少的功课,你知道这些化验中的误区吗?
1. 化验血糖不守时
空腹血糖是指8-12小时内不摄入含热量食物后测得的血浆葡萄糖。日常生活中,不少患者错误认为空腹是饿肚子,认为饿得时间越长血糖越准。其实不然,当身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体内各项生理代谢会发生异常改变。一是可能出现血糖低于实际值,造成血糖控制良好的假象;二是长时间不进食,储备的肝糖元分解释放入血,使血糖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如此“空腹”测得的结果就不是真正的空腹血糖。因此,检查前不要饿肚子时间太长。
餐后2小时血糖,要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严格2小时时抽血。如果从进餐结束后开始计时,就不是准确的餐后两小时了。
2. 不重视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很多糖友只重视定期监测血糖,忽视了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这样做显然是不正确的。血糖只是一个实时指标,随时在变化。要想知道一段时间内血糖控制情况、治疗效果怎样、并发症可能性,糖化血红蛋白是最理想的指标,可反映2-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是国际上公认的血糖监控的“金标准”。
推荐至少每三个月检查一次,无需空腹,随到随抽血,方便简单。
3. 化验前“作弊”
有些糖友为了得到理想的血糖值,检查前过分控制饮食、平时不锻炼,检查前好好锻炼一把:或者第二天要做检查,晚上还在大吃大喝。这样你拿到的化验结果就是“假的”,没有反映出日常的真实状况。建议抽血前,按照正常的生活作息,怎么吃、怎么动、和平常一样就好,不要“作弊”,以免影响大夫的判断。
4. 化验前擅自停药
糖尿病确诊后,使用药物或是胰岛素治疗,这时化验血糖的目的是要看看所选药物管不管用,用药量是多了还是少了,如果刻意停药检查,结果不能准确反映治疗情况,可能造成大夫误判,加重病情。
咨询电话:8232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