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摄入过多,可能引起高胆固醇血症,进而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所谓的“富贵病”。想要把胆固醇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可以从日常饮食中入手,注重“三多三少”,有效控制胆固醇。
▲ 多可溶性膳食纤维
燕麦、米糠等食物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帮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坏”胆固醇,还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这些食物还包括豆类、大麦、水果等。
▲ 多植物甾醇
植物甾醇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中的固醇,临床试验显示,植物甾醇有助于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小麦胚芽、麦麸、花生、杏仁、孢子甘蓝以及植物油(玉米油、芝麻油、芥花油、橄榄油等)等食物均含有植物甾醇。
▲ 多健康脂肪
鱼、核桃、牛油果、橄榄油等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高胆固醇。
深海鱼类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欧米伽3脂肪酸,这种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中性或酸性胆固醇从粪便排出,抑制肝内脂质及脂蛋白合成,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人体无法自行合成这种脂肪酸,只有靠食物补充。
▲ 少饱和脂肪
大部分饱和脂肪来自于肉类,比如牛肉、羊肉、猪肉、带皮禽肉,以及黄油、奶油、芝士、全脂牛奶等。有些植物脂肪比如椰子油、棕榈油(经常藏在平时吃的零食里)等也含有饱和脂肪。
▲ 少“精碳水”
摄入过多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容易在肝脏中转化成为脂肪,引起血脂异常、脂肪肝等疾病。精制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精制米、面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中。
▲ 少植脂末
植脂末脂肪含量达20%~75%,不仅不能增加营养,其中含有的氢化植物油还会带来对心血管危害最大的“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不良胆固醇,减少良性胆固醇的含量,干扰必须脂肪酸的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