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患者因“恶心、呕吐4天”入院,入急诊科查BP:90/50mmHg,予以止吐处理急送消化内科,复测血压:120/70mmHg。问询病史时患者说,4天前吃了不干净的食品,上腹痛,吃的少,尿少,精神很差,出汗多。查体:剑突下压痛(+),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急查生化常规检查,给予心电监护、吸氧、抗感染、补液、纠正内环境紊乱......一切都在顺利进行,患者精神状态改善,口渴及腹部不适缓解,但仍持续出汗。
检查结果回报:白细胞及血红蛋白高、血小板低、CRP及降钙素原升高、肾功异常、代谢性酸中毒、肝转氨酶升高、凝血异常(高凝并出血倾向)、电解质及血糖正常,CT扫及双肾周渗出。心电图:窦速,入院后无尿,急诊泌尿超声,残余尿量测定,无尿,排除肾后性梗阻。结合患者病史,考虑血容量不足,补液继续,入量近1000ml,尿量仅30ml,出汗仍很明显,原因在哪?再次梳理诊疗思路,不洁饮食、腹痛、体温正常下出汗多、无尿、休克血压、肾功能损害、血小板低、凝血异常、双肾周渗出,再次查体时发现患者颈部潮红、球结膜水肿,反复仔细询问病史,患者说发病前曾有发热,体温38.0℃,自行口服退热药后体温一直正常高度怀疑肾综合征出血热!,目标大致锁定,这时患者再次解小便50ml,急查尿常规尿蛋白3+,送检至外院筛查出血热荧光抗体的结果回报:肾综合征出血热抗体IgM阳性,最终真相大白-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发的,由鼠类作为主要传染源的疾病。常见传染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虫媒传播。目前还未证实人与人之间可以传染出血热。典型临床表现:三红(颜面、颈部、上胸部潮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我国春夏季(5-6月份)和秋冬季(10-12月份)有流行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