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是一种最常见而又多发的肛肠疾病。其发病率高达59%。男女皆可发病,女性略高于男性,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民间俗有“十人九痔”之说,充分反映出这类疾病是相当普遍的。那么,什么是痔呢?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下面就从痔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发病原因
祖国医学认为身体气血虚弱、阴阳失调,风、湿、燥、热之邪气侵入,使胃肠受损,经络阻滞,湿热下注所致。现代医学认为由于某种原因而致使肛门部静脉回流受阻,引起了静脉曲张而产生痔。实际上两者的认识是一致的。具体与以下诸多因素有关:1。解剖因素:痔上静脉无静脉瓣,且居身体下部,血液不易回流。同时静脉在粘膜下层的疏松组织容易扩张,并受粪便长期压迫而血液不畅;2.饮食不节:过食辛辣、燥热、刺激食物,饮酒过量,饥饱无常;3.职业关系:久坐久站、长期负重远行;4.腹压增加:妊娠、腹腔肿瘤、腹水、长期排尿困难;5.大便习惯的改变:便秘、腹泻、蹲厕过久,使局部充血;6.其他疾病关系:慢性疾病、脏腑本虚。如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脏代偿功能不全、门静脉淤血等;7.感染因素:肛门静脉丛感染发炎,形成静脉周围炎,静脉内膜炎;8.遗传因素:肛管结构不良,血管组织不健全,可能会影响下一代。
二、分类和临床表现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分支结构、血管丛及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务管扩张,血流淤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发生的病理性改变;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痔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是出血、脱出和异物感,伴瘙痒、或肿痛、贫血、排便困难。1.其内痔根据症状的程度分为四度。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脱出;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须用手还纳;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2.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3.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三、痔的检查方法
1.肛门视诊2.肛管直肠指诊3.肛门直肠镜4.大便隐血试验5.全结肠镜检查
四、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不治无症状痔,其治疗目的重在消除、减轻痔的症状。其治疗方法可分为非手术和手术两大类。具体如下:1.一般治疗: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肛门周围清洁和坐浴等对各类痔的治疗都有意义;2.药物治疗(早期内痔首选方法):包括局部药物治疗(可选用栓剂、乳膏、洗剂)和全身药物治疗(可选用静脉增强和抗炎镇痛药);3.硬化剂注射治疗;适于Ⅰ、Ⅱ度内痔;4、胶圈套扎疗法:适用于Ⅱ、Ⅲ度内痔;5.中药线结扎6.物理疗法: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直流电疗法、热凝疗法;7.手术治疗:痔切除术可分为传统外剥内扎切除,或借助医疗器械切除(含微创技术,如PPH、TST,即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和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以上诸多治疗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之处,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病症状综合参考,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去正规医院专科检查治疗,以防误诊,延误病情而选择了错误的治疗方法。
五、平常应如何预防?
平时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及时治疗肠道炎症和肛门周围炎,如腹泻、避免久坐久站、及时治疗心、肺、肝脏等全身性疾病;每日早晚做两次提肛运动,每次30回;某些中药有防痔和治疗痔疮的作用,如黑芝麻、生地、何首乌、草决明、肉苁蓉、槐角、地榆等,服后可润肠通便、凉血止血。用以上药各6克,水煎服,一日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