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英国《自然·神经科学》杂志5月30日刊登美国学者的研究报告认为,针灸可以促使细胞释放一种愈炎物质,从而起到止痛效果。
止痛是针灸的一项常见功能,每年全世界有数百万人会使用针灸疗法来缓解各种各样的疼痛,但数千年来,人们对其科学原理并不十分清楚。中医理论解释是,针灸加快了气在人体内的无形能量通道中的循环,这类解释使得西方医学界对其科学性和疗效一直抱怀疑态度,极大地限制了针灸的推广。
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找到了一种更好理解的解释。研究人员定期对爪子疼痛的实验鼠做针灸,在对实验鼠的膝盖部位进行针灸约半小时后,实验鼠的疼痛感可减轻大半。实验发现针灸针破坏了实验鼠的组织,刺激细胞释放一种名为腺苷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天然的疗炎效果,被神经接收后,可有效地减轻疼痛一小时。针插入皮肤后不会加剧而是减缓疼痛感,道理就在于此。该实验中一组实验鼠的神经失去感受腺苷的能力,它们对针灸的止痛作用没有任何反应。此外如果扭转针,止痛效果更明显。这是因为,旋转和扭转针,可以加倍破坏组织释放腺苷,达到止痛的效果。检测显示,针灸后相应部位腺苷的含量是针灸前的24倍以上。针灸的另一神秘之处在于,只有把针扎在一定的穴位才能起作用。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这些穴位分布于大神经上,那里有大量的腺苷“感受器”。进行这项研究的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神经学家内德尔加德博士说:“针灸治疗历史悠久,但由于其作用原理一直不太清楚,许多人对针灸持怀疑态度,而本次研究揭示了针灸止痛的确存在科学原理”。
附《自然科学杂志》简介
《自然》(Nature)是一份在英国发表的周刊,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1869年约瑟夫·诺尔曼·洛克耶爵士建立了《自然》。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
《自然》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2010年它的影响因子为36.101。
《自然》的主要读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所以《自然》上的文章经常会被引用。因此能在世界著名刊物《自然》或《科学》上发表一篇重要文章,对于某一科学家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块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