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生物学常识
放射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也就是研究射线为什么会消灭癌细胞以及如何做更有效。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主要是DNA的损伤所致,DNA是关键靶。各种射线被生物组织吸收后与细胞关键靶DNA直接或间接发生作用,使其损伤。
细胞周期时相与放射敏感性:当一个细胞分裂时会产生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携带一套与母细胞完全相同的染色体,这一过程称为有丝分裂,所用时间通常称作细胞周期时间。这段时间内又细分出不同时相如:G2期(DNA合成后期)、S期(DNA合成期)、G1期(DNA合成前期)、M期(有丝分裂期)等,处于不同时相的细胞对放射敏感性差异较大,主要有:M期最敏感,晚S期较抗拒等特征。
放射治疗采用分次照射:影响分次放射治疗的主要因素是“4Rs”即: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周期内细胞的再分布,氧效应及乏氧细胞的再氧合以及再群体化。
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本原理是,把一次剂量分成数次时,由于分次剂量之间亚致死损伤的修复以及在总治疗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干细胞的再群体化可以保护正常组织。同时还可由于分次照射之间肿瘤细胞的再氧合和再分布而对肿瘤有敏化作用。
除常规分割剂量的方法以外,临床上还探索将生物学理论应用于以下研究实践:超分割放射治疗,加速治疗,连续加速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