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总也好不了,到底怎么办?

发布日期:2025-02-16浏览:

气候寒冷干燥的冬季,在病房经常会听到 “咳咳”声此起彼伏。咳嗽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频繁的咳嗽会让人感到不适,甚至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等。

       

Image

50c788264c2807ca7074376768b8668.jpg


咳嗽是机体的防御性神经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成人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我们通常将以咳嗽为唯一或者主要症状,病程>8周且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者称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可引起心血管、消化、神经、泌尿、肌肉和骨骼等多个系统的并发症,如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血管破裂、气胸、尿失禁、晕厥、失眠、抑郁、焦虑等。


Image

b5278ec80aff29444c214650f5f64e9.jpg


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与治疗

1.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慢性咳嗽的1/3,在天气变化、冷空气刺激的时候更明显,并且很多人之前有过过敏性鼻炎。

解决措施:需要去做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查,确认之后使用一些吸入剂(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舒张剂)才能好,单纯止咳是没用的。

Image

3db4784a76f40deabe0ca1fe5c0c819.jpg

       

2.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为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的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胃食管反流病。经常出现躺着及进食油腻的食物咳嗽就加重的情况,要记得去消化科看看,单纯吃止咳药是止不住的。

相关治疗首先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饱和睡前进食,避免进食酸性、辛辣和油腻食物等。其次服用抑酸药物,常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和艾司奥美拉唑等)。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如伏诺拉生等)也可作为抑酸药物使用,疗效与质子泵抑制剂类似。也可用抗组胺药物(如雷尼替丁等)作为替代治疗。胃食管反流患者常有胃食管动力障碍,因此建议在抑酸基础上联用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Image

50b468606dd8483c481a73440b4a0cb.jpg


3. 药物性咳嗽是指药物引起肺部损伤所导致咳嗽,与药物的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和药物引起的炎性递质在肺部蓄积有关,一般在及时停用或减少药量后咳嗽可缓解。咳嗽是心血管药物(如,ACEI、胺碘酮)、抗肿瘤药(如,博来霉素)、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抗菌药(如,呋喃妥因)等几大类药物的常见并发症,特别是 ACEI

解决措施:对于药源性咳嗽并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是停药、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允许前提下,先停用可疑药物甚至全部药物,降低药物对呼吸系统继续损害,停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则可提示其药源性。

Image

f47ad667e9ccc75277e7937523d2f27.jpg


4.感染后咳嗽:是指患者在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之后,原来的咳嗽症状仍然持续且迁延不愈,刺激性的干咳或咳少许白色黏液痰是其主要表现,检查血象及胸部影像学均无异常。

解决措施:大多病人可自行缓解,因而不常规使用抗生素。如果咳嗽症状明显,可以考虑短期使用镇咳药、抗组胺药以及减充血药。异丙托溴铵被推荐使用,当异丙托溴铵不能控制症状时,可以考虑吸入激素治疗。当其他药物不能缓解症状时才考虑中枢镇咳药物(如吗啡、可待因、右美沙芬)。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外周镇咳药效果有限(如甘草片),不建议使用。

5.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因为鼻炎、鼻窦炎或鼻子里有很多分泌物,它倒流到嗓子里面,引起咳嗽,还不容易咳出来。

解决措施可以去耳鼻喉科做鼻咽镜,如果直观的看到黏膜的鹅卵石样改变,可以吃一些抗组胺药,比如氯雷他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偶尔咳嗽属正常情况,但有时咳嗽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咳嗽可由多种原因所致,治疗的关键在于病因治疗,镇咳药物只能起到短暂缓解症状的作用。轻度咳嗽不需进行镇咳治疗,但严重的咳嗽,如剧烈干咳或频繁咳嗽影响休息和睡眠时,则可适当给予镇咳治疗。一些伴有黏液高分泌的咳嗽患者可予以祛痰药物治疗。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杂音(喘鸣)、发热或胸痛、咳出血液、黄色黏液或绿色黏液、咳嗽剧烈以致呕吐、咳嗽加重或持续超过14日、咳嗽伴非刻意的体重减轻等情况时请及时就医。


Image

fb3b2697d9b4fafc2ed2000b4d870cb.jpg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来源:心血管病医院三科
编辑:宣传科 雷甲杰
校对:宣传科 袁铭雪
审核:心血管病医院三科 金龙
宣传科 魏荣



上一篇:偏头痛可能和心脏卵圆孔未闭有关,大家知道吗?

下一篇:肿瘤预警:捕捉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