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网织红细胞的科普知识引起了广泛关注。网织红细胞并非如其名所示会“织网”,而是幼稚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残留少量RNA,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呈现网状结构,因而得名。网织红细胞是由骨髓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的未成熟红细胞,其数量和质量及相关参数可初步判断骨髓的造血功能是否正常,对贫血的鉴别诊断及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时候需要检测网织红细胞?
1)贫血或慢性出血症状:当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易疲劳、体质虚弱、呼吸急促、大便隐血阳性等症状时;
2)红细胞生成异常:如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肾性贫血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3)接受放疗、化疗或骨髓移植后: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及骨髓恢复情况;
4)评估骨髓造血功能:当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骨髓造血能力时;
5)红细胞生成过度:当血常规结果显示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或红细胞压积(HCT)偏高时,需确定红细胞过度生成的程度和速度。
网织红细胞的检测结果需结合其他血常规参数综合解读。其数量变化反映了骨髓的造血能力。当患者贫血时,机体会增加对红细胞的需求,骨髓会通过生成更多网织红细胞并提前将其释放到外周血中来应对,从而导致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数量增加。此外,网织红细胞检测还可用于监测红细胞过度生成的情况,评估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评价疾病的治疗效果。
传统的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为手工镜检,而目前主要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仪器检测不仅提高了质量控制水平,还能提供更多关于网织红细胞成熟度的相关参数,使结果更加快速、准确。尽管网织红细胞并不会“织网”,但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通过科学检测和解读网织红细胞的相关参数,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造血功能,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希望这篇科普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网织红细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