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CI术后用药的重要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即心脏支架手术)后,规范的药物治疗是预防支架内血栓、再狭窄及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关键。患者需长期坚持用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复发风险,保护心脏功能。
二、术后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1. 抗血小板药物
常用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
作用: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需联合使用至少1年(具体遵医嘱)。
注意事项:
- 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 观察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黑便等),轻微出血可咨询医生,严重出血需立即就医。
- 避免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2. 他汀类药物
常用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作用:降低胆固醇、稳定动脉斑块,需长期服用。
注意事项:
- 定期复查肝功能(每3-6个月)和肌酸激酶(CK),若出现肌肉酸痛、乏力需及时就诊。
- 避免大量食用西柚或饮用西柚汁,可能影响药物代谢。
3. 降压药与降糖药
目标:控制血压(<140/90 mmHg)和血糖(空腹血糖≤7.0 mmol/L),降低心脏负荷。
注意事项:
- 每日监测血压、血糖,记录并复诊时携带数据。
- 不可因指标正常自行减药或停药。
4. 其他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减慢心率,减轻心脏耗氧。
-ACEI/ARB类药物(如培哚普利、缬沙坦):保护心脏功能,改善预后。
三、用药护理要点
1. 规律服药,避免漏服
- 设定每日固定服药时间,使用分药盒或手机提醒辅助记忆。
- 若漏服,切勿加倍补服,需咨询医生或药师。
2. 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 就诊时需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中药、保健品),避免与抗血小板药物冲突。
3. 饮食与药物配合
- 阿司匹林建议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 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避免饮酒,防止肝损伤。
四、自我监测与复诊
1. 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每年需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等。
2. 症状观察:若出现胸痛、胸闷、气促加重或持续不缓解,立即就医。
3. 药物调整:切勿自行换药,复诊时由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方案。
五、健康生活方式配合
-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速血栓形成,酒精可能影响药物疗效。
- 合理饮食:低盐、低脂、高纤维,控制总热量。
- 适度运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避免剧烈活动。
六、特别提醒
抗血小板药物需长期服用:即使无不适,擅自停药可能导致支架内血栓,引发心梗甚至猝死!
出血与血栓的平衡:若需拔牙、手术或胃镜检查,需提前告知医生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PCI术后的规范用药是守护心脏健康的“生命线”。请牢记“按时、按量、长期坚持”的原则,配合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复诊,才能最大程度降低疾病复发风险,重获健康生活!
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主治医生或药师!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