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脚发凉、走路腿疼?当心“沉默的腿杀手”盯上你!

发布日期:2025-07-11浏览:

血管里的“堵车”正悄悄偷走你的行走自由,70%的截肢悲剧本可避免。


图片


“走两百米小腿就胀痛,休息几分钟才能继续”——65岁的赵大爷以为这只是“老寒腿”,直到脚趾发黑溃烂才就医,结果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介入治疗才康复,险些截肢。更令人担忧的是,像赵大爷这样的患者在我国并不少见,且患病年龄正逐年降低。


1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图片


如果把血管比作高速公路,血液就是运送氧气和营养的“物流车队”。当下肢动脉被粥样硬化斑块堵塞,血流速度变慢甚至中断,就会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这是一种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慢性疾病,影响下肢动脉的供血,最终引发肢体缺血症状。高发人群:50岁以上人群风险显著增加,男性多于女性。其中“三高”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风险激增,而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6倍!


图片
图片


图片

疾病四阶段:

第一阶段:腿脚发凉、怕冷,轻度麻木(如冬天没穿秋裤)

第二阶段:间歇性跛行(走路时小腿/臀部酸沉胀痛,休息3~5分钟缓解)

第三阶段:静息痛(不走路也疼,夜间尤甚)

第四阶段:组织坏死(脚趾发紫发黑、伤口溃烂坏死)

图片
图片

2

六大预防措施,守住双腿生命线

图片
图片

1)控危险因素:

严格戒烟是首要措施。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加重血管痉挛和内皮损伤。

控制“三高”——血压应低于140/90mmHg,血糖和血脂需维持在正常范围。

2)科学运动:

每日坚持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游泳等。推荐采用“间歇性跛行训练法”:行走至疼痛出现 → 休息缓解 → 重复进行,此法能有效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3)优化饮食:

采用“一高三低”饮食结构(高纤维素、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盐)。多食新鲜蔬菜、豆制品、深海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及含糖饮料。

4)定期筛查:

5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一次踝肱指数(ABI)检测。吸烟者、糖尿病患者建议40岁起开始筛查。ABI检测简单无创,通过比较踝部与手臂血压比值评估下肢缺血程度。

5)睡前自测法:

用食指轻触足背最高处,感受足背动脉搏动。若双侧搏动不对称或明显减弱,提示可能存在血管问题。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专业血管检查,糖尿病患者更应缩短至半年一次。

3

现代医学的应对之策,从药物到微创手术。

图片
图片

药物治疗方案:

1.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预防血栓形成 。

2.扩血管药物:西洛他唑可改善间歇性跛行症状 。

3.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防止进展。

微创介入治疗:  

对于严重狭窄或闭塞,现代医学提供了多种微创选择:  

1.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撑开狭窄血管  

2.斑块旋切术:用微型旋切刀粉碎硬化斑块  

3.药物球囊扩张术:抑制内膜增生,降低再狭窄率

1

图片

2

图片


近年来西安市第九医院已成功开展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 斑块旋切术 ,药物球囊扩张术等救治数百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并通过科学的术后管理显著改善其远期通畅率。

总结:

下肢动脉硬化虽为慢性进展性疾病,但可防可控。记住两个警示信号:腿疼不一定是老寒腿,单侧脚凉更非普通体虚。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腿杀手”偷走我们的行走自由。

图片
图片

详情咨询西安市第九医院血管介入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



来源:血管介入科
编辑:宣传科 张心怡
校对:宣传科 袁铭雪
审核:血管介入科 马磊
宣传科 任思瑾




上一篇:心跳失控的夏季(一)——夏季高温对房颤患者影响

下一篇:【呼吸小知识】给孩子辅导作业的家长突然“中毒了”,原因竟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