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高温下的“夺命杀手”

发布日期:2025-07-16浏览:
图片

夏日炎炎,多地高温红色预警频发。夏季的高温不仅仅是季节的转换信号,更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隐患。其中,有一种因高温而诱发的极端病症——热射病,正悄无声息地在炎热季节中蔓延,成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公共健康议题。它是中暑的最严重阶段,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图片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和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并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


图片
图片

中暑与热射病有何区别?

中暑/热射病,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包括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口渴、乏力、步态不稳等,到抽搐、昏迷、休克等一系列从轻到重的临床表现。

中暑可表现为从轻到重的连续过程,包括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热射病),上述情况可顺序发展,也可交叉重叠。

图片

1、先兆中暑:

图片


在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超过38.0 ℃。

图片

2、轻症中暑:

图片


出现面色潮红、苍白、烦躁、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快、血压偏低、体温轻度升高。

图片

3、重症中暑:

图片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及热射病三型。在高温作业环境下活动,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注意了,比如肌肉疼痛或抽搐、无汗、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甚至休克,可发展为热射病。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占中暑的8.6%~18.0%,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的特点,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病死率可超过50%

图片

热射病预警4信号

图片

晃:异常疲倦、行走不稳

晕:头晕、意识模糊、抽搐

乱:出现脸白、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发现身边人出现以上情况,立即行动!黄金抢救时间只有几小时!

图片

现场急救“救命三招”

1. 快转移:火速把人挪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树荫下、空调房),垫高头部。

2. 急降温:这是核心救命步骤!速度决定生死!

(1)脱:脱掉多余、紧身的衣服。

(2)浇/泡:最快最有效!用冷水(有冰水更好)浇淋全身,或用冷水浸泡身体(确保头露出水面!)。

(3)敷:用冰袋、冷饮瓶包裹毛巾,敷在脖子两侧、腋窝、大腿根(有大血管经过的地方)。

(4)扇:同时用扇子、硬纸板等使劲扇风,帮助散热。

(5)目标:持续降温!直到体温摸起来不那么烫手(最好能降到38.5℃左右),或者等到专业医护人员到来接手,降温不能停!

图片


3. 速呼救:在降温的同时(或指挥他人),立即拨打120!清晰告知:“这里有人可能得了热射病,正在抽搐/昏迷,我们在给他降温!”这能让急救中心优先调度并提前通知医院准备。

图片

牢记“三要三不要”

图片

“三要”原则:

图片


1. 要科学补水:小口多次饮水,每日至少2000ml,可加少量盐或选择电解质饮料

2. 要穿戴防护:浅色透气衣物+宽檐帽+防晒霜,随身携带便携小风扇。

3. 要关注高危人群:独居老人、婴幼儿需每日探视,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图片

“三不要”禁忌:

图片


1. 不要长时间滞留密闭空间(如未开空调的车内)。

2. 不要等口渴才喝水。

3. 不要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可能加重脱水)。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

人人都是自己和他人的急救员

掌握这份攻略,关键时刻能救命!

让我们携手共筑,

抵御高温的健康防线!


图片
图片



来源:神经内科二病区
编辑:宣传科 张心怡
校对:宣传科 袁铭雪
审核:神经内科二病区 王丽娜
宣传科 任思瑾



上一篇:儿童性早熟,家长别大意

下一篇:心跳失控的夏季(一)——夏季高温对房颤患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