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万家灯火映照着团圆的笑脸,西安市第九医院介入手术室的灯光却始终如星辰般明亮。在春节的8天假期里,介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共完成了17台急诊手术。他们的年味儿,是消毒水混着设备与器械的冰凉触感,是铅衣里捂着的汗水,是监护仪“滴滴”响个不停的“新年背景音”。这里的年,过得比春晚倒计时还紧张。
为了有效应对春节期间可能出现的急诊介入手术,介入手术室制定了假期应急预案,并安排了充足的值班人员。整个春节假期,介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以每天24小时、科室值班人员和家中备班人员随时待命的状态,确保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急性脑梗塞、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大出血等急危重症患者,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救治。

厚重的铅衣,是介入手术室医护的“铠甲”。30斤的重量压在肩头,却压不垮他们疾行的脚步。每一次急诊电话响起,值班与备班的护士、技术员总能在最短时间内集结。从急性心梗的血管再通到危重栓塞的紧急处理,他们以近乎苛刻的操作标准,在方寸之间的影像屏幕上捕捉生命的转机。

铅衣下的身躯或许会被汗水浸透,但他们的目光始终如炬,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千锤百炼的专业素养。技术员紧盯屏幕的每一帧变化,护士默契传递耗材的每一次抬手,无声的协作中,奏响的是生命重启的乐章。

墙角摞着两箱泡面,抽屉里塞满独立包装的蛋黄派——这是他们备的“年货”。手术间隙扒拉两口凉透的盒饭,咖啡当水喝,黑眼圈熬得比熊猫还正宗。备班人员的手机永远保持最大音量,家中的年夜饭总为那通可能响起的电话留着一副碗筷。有人刚端起饭碗便匆匆返岗,有人连续值守36小时后蜷在值班室的架子床上短暂补眠。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刻在所有医务工作者骨子里的信条,让他们甘愿将团圆化作背影。最终化作手术台上多抢回的分分秒秒,化作患者家属眼中重燃的希望。

8天假期,17次与死神的短兵相接。当城市沉浸在节日的慵懒中,介入手术室的走廊永远响着急促的脚步声;当新年的烟花照亮夜空,导管室的战场正进行着更璀璨的绽放。

每一台成功的手术背后,是值班、备班人员24小时的随时待命,是数十次模拟演练的肌肉记忆,是无数个节假日缺席团圆的累积。铅衣上的汗渍、洗手衣上的褶皱、操作台上密密麻麻的检查记录,共同镌刻着“医者”二字的重量。
春节的余温刚刚散去,介入手术室的故事仍在继续。那些未曾被镜头记录的瞬间,那些被口罩遮掩的面庞,共同绘就了医者最动人的群像——他们以专业为刃,以奉献为盾,以仁爱为灯,在生与死的交界处,筑起永不坍塌的生命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