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体检查出高血脂,该怎么办?

发布日期:2023-04-07浏览:

体检查出高血脂,该怎么办呢?

1.血脂检查是体检报告的重要一项

体检报告一般包括血脂、血糖、血常规、肝功能等多项检查结果。

血脂的高低是衡量人体是否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无论是正常的体检,还是得了相关疾病进行的体检,检验报告上都会有血脂检查这一项。

2.体检报告结果带来的疑惑

图片

血脂化验单上“↑”、“↓”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体检报告单上说是高血脂呢?

3.认识血脂

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G) 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TG)。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胆固醇的两大来源:

体内合成的胆固醇(内源性)与从食物中摄取的胆固醇(外源性)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恶魔“坏”胆固醇,促进血管阻塞,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使“好”胆固醇,可阻止血管阻塞。

总胆固醇(TC):血浆中所含胆固醇总和。

甘油三酯(TG):与心脑血管病有一定关系。

4.什么是“高血脂”

高血脂我们也称作 “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脂水平升高。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4.1mmol/L(160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40mg/dl);总胆固醇(TC)≥ 6.2mmol/L(240mg/dl);甘油三酯(TG)≥2.3mmol/L(200mg/dl)。

多数高血脂患者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而于常规血液生化检查时被发现,被称为“隐形的杀手;有些临床表现可能会提示高血脂的存在

图片

黄色瘤

图片

冠心病 缺血性卒中 急性胰腺炎

5.高血脂治疗的最终目标: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高血脂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元凶”。高血脂治疗的目标是防控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脑梗死)或冠心病死亡等心血管病临床事件发生危险。控制好“坏”胆固醇是远离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键。

6.关于高血脂防治,您是否存在这些常见认知误区?

(1)鱼油保健品可以用来降血脂,鱼油保健品可适度降甘油三酯,但没有降胆固醇的作用,也没有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证据。

(2)定期输液降血脂,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定期输液来疏通血管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输液有很多潜在的风险,如加重心脏负担,输液过程中还可能发生输液反应,以及药物过敏等。

(3)血脂高是吃出来的,少吃多动就行了,体内胆固醇的来源包括日常饮食和人体自身合成两种。

7.体检出高血脂,需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双管齐下,健康生活方式是血脂管理的基础。

(1)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等的摄入;维持健康体重,身体活动,建议每周5~7 天、每次30 min 中等强度运动;戒烟,限酒。

(2)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贝特类,烟酸类等。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减少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有效降低“坏”胆固醇,多数患者特别是已经发生心血管疾病和(或)糖尿病者均需要长期用药。不能因为一段时间治疗后胆固醇降低到了目标值以下就自行停药或减小用药剂量,否则会明显增加发生心肌梗死或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益处。

总结:

高血脂通常悄无声息,不过若不加以控制,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健康。高血脂治疗的最终目标: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其中控制好“坏”胆固醇”是关键,对于心血管极高危人群,血脂目标值应更严格。

他汀可降低LDL-C,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一线降脂药物,需长期坚持,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

科室简介

图片

西安市第九医院心血管病院一科拥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开设有心血管专家门诊和专科门诊。现有医护人员47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5名,专业高级人才7名,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11名,护理人员32名。本科室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心力衰竭诊治、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冠心病介入诊疗、永久搏器植入、高血压病及心血管药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疑难病、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心血管病院一科CCU共开放床位10张,配备有先进的抢救及治疗设备,包括有创呼吸机(1台)、无创呼吸机(2台)、除颤仪、心衰超滤治疗仪等各类仪器设备。

袁博主任专家门诊时间:

周三上午,周五下午

赵伟副主任医师专家门诊时间:

周二上午

马宏恩副主任医师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周六上午

王鑫副主任医师专家门诊时间:周日下午

来源:心血管病院一科

编辑:宣传科 裴静

审核:心血管病院一科 袁博、

宣传科 魏荣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健康科普】透析患者春游攻略

下一篇:【小知识】西红柿到底该怎么吃?生吃还是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