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心脑血管病高发,别让这六大习惯加重危机!出现这些信号得当心了~

发布日期:2019-11-27浏览:

很多人觉得寒冬腊月才是心脑血管的高发季,但其实,夏季高温炎热天气脑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也明显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9月。而且气温一旦到达35℃,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为何炎热高温也会成为心脑血管的“劲敌”呢?又该如何预防呢?

为什么夏天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1潮湿闷热

潮湿闷热的低压天气,空气中的湿度、水分会增加,氧分压下降,肺泡里的氧分压也会下降,故而血液中氧分压也下降,人体代偿反应会加快呼吸频率和心率;闷热潮湿的低气压还会令人心情郁闷、烦躁,导致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加心率和血压。

2新陈代谢快

夏季温度高,人体新陈代谢显著加快,身体为了散热,机体皮下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

3出汗多

夏季炎热时,皮肤、呼吸道中的水分蒸发较快,再加上体温的调节需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人体很容易缺水,不及时补充,血液粘稠,流速减慢,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六个习惯增加风险

除了夏季气温导致的原因,还有一些常见的习惯也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1渴了猛喝水

夏季出汗多,容易渴,很多人外出回家、运动后都是端起杯子猛灌水。

这样虽然能解一时之渴,却加重了心脏负担,使血液稀释过快,浓度骤然下降,导致心跳过快,血压失常,很容易发生意外。建议: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切勿等到有口渴感再喝水,可少量多饮。每次喝水量约100-150毫升,每天至少喝2000-2500毫升的水;另外,睡前和早上起床后最好都喝一杯水。

2大汗冲凉

出汗后,凉水洗脸、冲澡都让人觉得爽快,但在突然的冷刺激下,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上一篇:防治心血管疾病的10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下一篇:滥用药物对肾脏的损害 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