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学专题(二十二)

发布日期:2010-12-17浏览:

——原发性肝癌

(一)洽疗原则

T1期、T2期和部分T3期病人可考虑手术,肝癌不属于放射敏感的肿瘤,传统的放射治疗技术照射面积较大易发生放射性损伤,对放射治疗肝癌的疗效看法不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在提高肿瘤放射剂量的同时减少了正常肝组织的照射体积,对肝癌仍有根治的可能,也具有姑息、对症治疗的价值。另外,在手术切除后有残留或肝动脉化疗时结合放射治疗可提高疗效。

(二)适应症

1.肿瘤仍局限的不能切除肝癌;

2.肿瘤较大或弥散全肝者,可行姑息放射治疗;

3.以上两种情况,病人全身状况较好,Karnofsky60分以上,肝功能正常,白蛋白35g/L以上,谷丙转氨酶正常或有轻度升高者;

4.位于肝门区或侵入胆管而致阻塞性黄疸;骨转移致剧痛等可对症放射治疗。

(三)禁忌证

1.全身状况差,Karnofsky50分以下;

2.肝硬化明显;

3.肝功能严重损害;

4.黄疸、腹水、广泛转移;

5.并发肝昏迷、消化道出血等。

(四)照射范围

由于肝脏受放射耐受的限制,一般认为肝癌的放射治疗是姑息治疗。因此放射野只包括局部肿瘤,不包括淋巴引流区。局部照射时,常规放射治疗按体表描记的肿瘤范围向外扩大1-2cm。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有二种计划,一是CTV外加1-2cm成PTV,另一种是CTV不扩大,即PTV和CTV相同。后者可提高肿瘤照射剂量,减少正常肝脏受照射体积。

(五)布野方法

局部照射采用超声定位将肿瘤准确范围垂直投影在腹壁和后背皮肤上,可用前后相对的平行野,肝右叶肿瘤可加右侧野,即三野照射。采用诊断CT扫描或CT模拟机定位,首先确定靶区,亚临床病灶和危险器官,然后经治疗计划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多野多角度的照射。

(六)放射源选择

选用高能X线或Co60-γ线。

(七)放射治疗剂量

局部小野照射,照射面积小于200cm2,中间平面剂量40-50Gy,每次1.5-2.OGy,每日1次,每周5次,前后野轮照。局部大野照射,每次1.O-1.5Gy,总照射剂量25-30Gy/3-4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一般常采用的照射剂量40-60Gy/4.5-6.5周。

上一篇:放射治疗学专题(二十一)

下一篇:放射治疗学专题(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