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学专题(九)

发布日期:2009-07-30浏览:

——食管癌的放射治疗

食管癌早期以手术为主,颈段及上胸段食管癌可行根治性放射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应行综合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期、病变部位和长度、侵犯范围、有无穿孔和出血征象以及病人的一般状况、是否伴有严重的内科合并症以及有无转移等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如下:

早期食管癌因内科疾病不能手术时,可常规行根治性放射治疗,Ⅲ期以上病人姑息性放射治疗为主。

颈段及上胸段食管癌,由于手术比较困难,且发生合并症的危险性大,5年生 存率较低,而放射治疗的效果与手术基本相同,故应首选放射治疗。

中段食管癌因手术和放射治疗的疗效接近,则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或放射治疗。

下段食管癌由于易发生腹腔等处淋巴结转移,而且手术切除率较高,5年生存率也高,应首选手术。

对中晚期病人单纯手术切除困难者可行术前放射治疗。

食管癌的根治性放射治疗

适应症:KPS>70分,无完全梗阻,病变小于8cm,无出血、穿孔、明显胸背痛,无声音嘶哑、远处转移及内科严重合并症。

照射范围:照射野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长度、食管周围侵犯程度等因素。照射范围根据X线片或CT缩减来确定。

布野方法:①颈段食管癌常采用两前野照射;②颈、胸段食管癌常采用两前斜野或三野交叉照射;③胸中、下段食管癌长度要超出病变的上下端各3~4cm;

放射源的选择:常用4~8MV高能X射线和60钴-γ射线,可根据病变部位适当采用不同角度的楔形板照射技术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等以提高受照射靶区的百分深度剂量。

剂量:①常规外照射:1.8~2Gy/次,5次/周,诱发病灶总剂量60~70Gy/6~8周,淋巴引流区的预防照射剂量为50Gy。②非常规外照射:随着放射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进步,在肿瘤细胞发生增殖时,进行加速超分割治疗,可以克服食管癌细胞的加速在增殖,并抑制肿瘤亚临床病灶和潜在致死性损伤的修复,从而提高疗效。常采用全程加速超分割、后程加速超分割、分段加速超分割。

食管癌姑息性放射治疗

适应症:适应症:KPS>50分,局部梗阻严重,病变超过8cm,伴有纵隔、锁骨上及/或颈部淋巴结转移、声带麻痹者。为缓解进食困难或病变压迫呼吸困难等。

照射范围及剂量:食管癌姑息放射治疗照射范围常以超过两端各2cm为宜,不包括淋巴引流区。照射方法与根治性治疗相同,但照射剂量根据病情酌减,一般不超过50Gy/5周。

术后放射治疗

适应症:术后切缘阳性,肿瘤或转移淋巴结有残存者;手术不能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仍怀疑有亚临床病灶。

照射范围及剂量:由于接受食管癌根治性手术的病人中约有40%有可能局部转移或复发,此时采取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照射范围应尽量小,一般术后3~4周开始,剂量为50~60Gy/5~6周。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有靶区定位更加精确,照射野在三维空间上更加符合肿瘤靶区形状,使得高剂量的分布更均匀,可最大程度减少脊髓和肺组织的受照剂量等优点。

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综合疗法

中、晚期食管癌的远处转移率很高,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放射治疗可以改善局部控制率,但无法治疗远处转移,这时可依靠化学治疗,同期放、化疗更能发挥两者的互补作用,提高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消灭照射野外微小转移灶,减少远处转移。

上一篇:餐后一小时运动最好

下一篇:放射治疗学专题(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