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明星因流感并发重症肺炎不幸离世。这一悲剧引发了公众对流感危害的高度关注。医学专家提醒,流感并非普通感冒,其引发的并发症可能迅速危及生命。流感相关肺炎的致死风险,源于病毒、细菌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后通常会引起高热、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但对部分人群而言,病毒可能会侵入下呼吸道(如肺部),导致肺炎。
肺炎分为以下两种:
1.病毒性肺炎:流感病毒直接攻击肺部。此时肺部会因炎症反应充满液体和炎性细胞,导致氧气交换受阻。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需要呼吸机支持。
2.细菌性肺炎:病毒破坏防线,细菌趁虚而入。更常见的情况是流感病毒先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使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趁虚而入,引发继发性细菌性肺炎。
流感致肺炎的关键风险因素:
1.免疫系统“过度反应”。
重症流感患者可能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即免疫 系统释放大量炎性因子攻击病毒,但同时也损伤健康组织,导致肺部广泛损伤、多器官衰竭。
2.高危人群更易中招
①老年人(65岁以上):免疫力下降,常合并慢性病;
②婴幼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
③慢性病患者:如心脏病、糖尿病、慢阻肺(COPD)患者;
④孕妇及肥胖人群:生理变化增加并发症风险。
3.延误治疗时机
早期症状(如发热、咳嗽)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错过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的最佳使用期(发病48小时内)。
如何识别危险信号?
①持续高热(>39℃)超过3天;
②呼吸困难、胸痛或嘴唇发紫;
③意识模糊、抽搐;
④咳脓痰或血痰。
科学预防降低风险:
1.接种流感疫苗(最有效保护)
每年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2.切断传播途径
①流感季戴口罩,勤洗手(用肥皂+流动水至少20秒);
②避免触摸眼鼻口;
③咳嗽时用肘部遮挡,减少飞沫传播。
3.警惕“假愈期”
部分患者发热消退后误以为康复,实则可能进入心肌炎危险期,需密切观察2-3周,避免剧烈运动。
4.增强免疫力
①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摄入);
②适度运动(如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③保证睡眠(成人7-9小时/天)。
健康倡议:
①流感并非“自限性疾病就可轻视”,病毒性心肌炎死亡率可达10%-20%。请做到:
②高危人群每年接种疫苗,普通人群做好呼吸道防护;
③流感后严格休息,忌带病工作/学习;
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治疗,绝大多数人可以有效避免悲剧发生;
⑤出现预警信号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争取黄金救治时间。西安市第九医院急诊科全员24小时在线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