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不稳易跌倒!高血压患者的“隐形威胁”

发布日期:2025-07-24浏览: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而高血压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和疾病特点,跌倒风险更高。跌倒不仅可能导致骨折、头部外伤等严重后果,还可能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重视预防跌倒。

图片

01

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1、数值范围

正常血压:收缩压<120毫米汞柱,舒张压<80毫米汞柱。

正常高值:收缩压120 - 139毫米汞柱,舒张压80 - 89毫米汞柱。

2、高血压的数值范围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 - 159毫米汞柱,舒张压90 - 99毫米汞柱。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 - 179毫米汞柱,舒张压100 - 109毫米汞柱。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毫米汞柱,舒张压≥110毫米汞柱。

3、临床表现

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等。部分患者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发现血压升高。

图片

02

高血压患者易跌倒诱因

1. 体位性低血压部分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后,或者患者变换体位时,比如卧位或坐位突然转为站立,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眼前发黑,从而增加跌倒风险。

2. 平衡能力下降: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脑血管病变,可能影响大脑对平衡的调节功能。

3. 药物副作用:一些降压药可能会引起头晕、乏力等副作用,尤其是在服药后的1 - 2小时内,易增加患者跌倒的可能性。

4. 环境因素:地面湿滑、照明不足、家具摆放不合理等环境因素,也会增加高血压患者跌倒的风险。

图片

03

高血压患者预防跌倒的措施

1、正确服药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降压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服药后注意观察身体反应,若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应适当休息,并及时告知医生调整药物。

2、起床“三部曲”

即睁眼静卧30秒,唤醒身体;缓慢坐起30秒,双腿垂于床边,待头晕感消失;扶床站立30秒,借助床边扶手,确认站稳后再行走。这一过程有助于避免因体位变化过快导致的头晕和跌倒。

3、改善居住环境

保持地面平整、干燥、无障碍物,避免使用小地毯或确保地毯固定牢固。易滑倒的地方安装扶手,增加防滑垫。确保室内照明充足,避免光线昏暗导致视觉障碍。

4、适当锻炼

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如太极拳、八段锦、快走等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相对安全,适合高血压患者。

5、注意饮食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盐的摄入量,每天摄入盐量不超过5克。多吃富含钾、钙、镁等矿物质的食物,如香蕉、绿叶蔬菜、牛奶等,有助于控制血压。同时,要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导致头晕。

6、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视力、听力等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平衡和行走能力的问题,如视力下降、听力减退、关节病变等。

图片

04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1、了解疾病知识

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应了解高血压的病因、危害、治疗方法及长期管理的重要性。知晓血压控制目标,积极参与疾病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

2、生活方式干预

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包括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作息、减轻压力等。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风险。

3、自我监测

学习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了解不同时间血压的变化规律,以便医生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4、安全意识

加强对跌倒风险的认识,提高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行动安全,避免单独外出或进行危险活动。如需外出,最好有人陪伴,确保安全。

5、心理支持

高血压患者常因疾病压力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家属应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图片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心血管内科四病区
编辑:宣传科 张心怡
校对:宣传科 袁铭雪
审核:心血管内科四病区 胡小菁
宣传科 任思瑾



下一篇:卵巢在说话,你听见了吗?——关于女性健康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