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动下肢防血栓 常通血流避栓疾——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需重视

发布日期:2025-06-25浏览:

 



图片
图片


静脉血栓犹如隐藏在患者体内的“不定时炸弹”,一旦发生脱落等情况,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轻者如静脉曲张、皮肤溃疡等,严重者发生肺栓塞,甚至危机生命。因此,全面了解静脉血栓的小知识、掌握预防血栓的方法,熟知治疗和注意事项,对于改善静脉血栓患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图片


图片

什么是下肢静脉血栓

图片

下肢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图片


图片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图片

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是比较复杂的,但一般认为静脉血流淤滞、血管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三个主要的因素。

1.血流淤滞:指血流速度比较缓慢,常发生于长期卧床(中风、骨折、大手术后病人)或长时坐位(上网、搓麻将、长途坐车等)。

2.血管损伤:血管受到损伤后,血管壁的结构改变,会引起凝血反应。

3.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成分的改变,使血液处于容易凝固的状态,在一定因素的诱发下,都可以发生血栓形成。


图片

图片

下肢静脉血栓的危害

图片

下肢静脉血栓的危害不容小觑,主要表现:

1.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血栓,如有脱落,可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

2.深静脉血栓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导致下肢肿胀、溃疡、色素沉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3.肢体功能障碍:严重下肢静脉血栓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坏死,需截肢。


图片


图片

下肢静脉血栓的症状

图片

1.单侧下肢肿胀:患侧小腿或整条腿明显的肿胀,可能逐渐加重。

2.疼痛或压痛:患肢出现持续性疼痛,尤其在站立或行走时加重。按压小腿或大腿时可能感到明显压痛。

3.皮肤发红、发热:患肢整体皮肤发红,触摸时感觉比健侧肢体更热。

4.下肢沉重感:患肢会有明显沉重、乏力感,活动时不适感加重。

5.严重症状:如果血栓较大或阻塞严重时,会出现下肢青紫、麻木,甚至影响行走。


图片


图片

高危人群需警惕

图片

1.长期住院或卧床者:这类人群因长时间缺乏运动,血液循环减缓,极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应定时翻身、活动肢体,以此促进血液循环。


图片


2.手术或创伤后患者:手术或创伤会造成血管损伤,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患病风险。术后需尽早下床活动,并严格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


图片


3.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弹性变差,血液黏稠度增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应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图片



图片

日常护理很关键

合理休息与活动

图片

已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栓脱落引发严重并发症。可在医护指导下适度进行床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图片



1.抬高患肢

将患肢用枕头或被子垫高,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但注意高度要适宜,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图片


2.规范药物治疗与观察

患者务必按医嘱服用抗凝药,防止血栓扩大。同时,密切留意患肢变化,若出现异常疼痛、肿胀加剧等情况,应立刻就医。


图片


3.注重皮肤护理

保持患肢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破损与感染。一旦出现皮肤溃疡或破损,需及时处理。


图片


4.加强心理护理

患者可能因疼痛和行动不便,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人和朋友应给予关心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图片


5.均衡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高脂、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降低血管疾病风险。


图片


6.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害血管,增加患病几率。戒烟限酒,对维护血管健康十分重要。


图片


7.定期检查

老年人、肥胖者、长期卧床患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以便早发现、早处理潜在血栓风险。


图片


下肢深静脉血栓虽然可怕,但平时提高认识,还是可防可控的。一旦出现症状和不适,早诊断、早治疗。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疾病的基本原则,我们应正确认识血栓、预防血栓,尽量避免血栓形成造成的困扰。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图片

往期回顾

数字化种植新突破:西安市第九医院完成首例前牙3D导板引导即刻种植修复术

西安市老年医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暨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科学防护让孩子自由呼吸!




END




来源:全科医学科
编辑:宣传科 孙吉雷
校对:宣传科 周颖
审核:全科医学科 马政权
宣传科 任思瑾

 

 

上一篇:饭后头晕?可能是"隐形杀手"在作怪!

下一篇:科学防护让孩子自由呼吸!